「三伏天」這個名詞你有聽過嗎?是個由陰曆作為核心概念,加上中國易經中的天干地支,排列推算出的三個日期,受到中國儒家文化影響很深的韓國,也承襲了三伏的傳統觀念,更在節令飲食上,融合了自己的特有文化,在韓國民俗中,有:「冷在三九,熱在三伏」的說法,意思就是這三天會特別的冷和熱,要用特別且對應的食物來補身或抵抗,「以冷治冷,以熱治熱」便是由此而來。
就台灣人的觀念來說,在大熱天還要吃滾燙的食物,完全是讓自己更熱的行為,更別說是寒流來時要吃湯水中飄著冰塊的冷麵,且韓國人在吃完滾燙的時候,擦掉身上的汗水後,總會說出一句:「시원하다」(很涼爽),一開始我實在無法體會,因為滿頭大汗到底哪裡涼?明明就還是很熱,一直到後來,我才逐漸能了解這句話的意涵;文化差異的有趣之處,都端看自己是否願意主動去理解,嘗試去了解背後成因,才能讓自己的眼界更廣;在三伏天來臨時,韓國人通常會食用人蔘雞,讓夏日當中流失的體力經由食補的方式重新回來,因此每到初伏時,販售人參雞湯的名店外,總是會見到在豔陽下大排長龍的民眾,除此之外,在三伏天,同樣會登上餐桌作為佳餚的還有一個,許多聽聞後都會露出驚恐表情的:補身湯。
「補身湯/보신탕」,其實就是狗肉湯,以紫蘇和玉米為配料,燉煮而成的狗肉,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記載,韓國人使用狗肉可追朔到舊石器時代,再推進一些,朝鮮時代,以漢文撰寫而成的著作《東國歲時記》裡面,除了有記載狗肉的烹煮方式,更提及了,狗肉在食補上因屬「火行」,對於抵抗虛寒與傳染病等病症十分有效,這點不僅是延續中華傳統文化(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的觀念),同時又與「以熱治熱」觀念相符。